科技赋能“方便”事 新建智能公厕登场海河沿岸
“如今城市越来越智能化了,没想到天津连厕所都这么高科技!”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游客高先生笑着说。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今年我市已在海河沿岸新建了10座智能公厕,配备自动冲水、空气监测、LED实时状态显示等功能。这些科技与人性兼具的新公厕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游客的文旅体验。
外地游客点赞智能公厕
7月9日下午,在解放北路与承德道交口处,一座外观简洁优雅的新型公厕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公厕入口处,来自山西的游客高先生被正对门口的大屏幕吸引,只见上面实时显示着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天气以及当日使用人数等数据。“外面挺热的,一进来却感觉非常凉快,像走进了星级宾馆。”高先生说。原来,这座智能公厕内设有4台空调,为游客夏日如厕提供清凉体验。更让高先生感到惊喜的是厕位状态的智能可视化:电子屏上“有人”“无人”的图标让人一目了然。
“不光这些,它还具有自动冲水、自动和自然通风相结合、高压负离子杀菌除臭、紧急求助等功能。”和平区城市管理委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新建的智能厕所采用了智能控制与人体工程学设计,集成PLC自动化编程与云端数据采集。一旦有人进入厕位,激光红外感应会自动触发设备,启动整套运行流程。”此外,该智能公厕还支持远程数据查看和灯光控制,提升管理效率。
在津湾广场,一座标识醒目的智能公厕同样引人注目。区别于原来以白色为主的卫生间,这座智能公厕采用半透光玻璃设计,科技感十足,相较传统公厕更显“高级”。
海河沿岸新建的智能公厕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体验,也成为天津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抹亮色。这套智能公厕系统融合了自动控制、物联网感知、数据分析、远程管理与用户交互等功能,精准解决传统公厕诸多不便,为游客打造了舒适、卫生、高效的如厕体验。
天津站南广场两座智能公厕投用
调查发现,解放桥周边500米范围内有5座公厕,但均未设置在天津站南广场地面区域,难以满足该区域游人如厕需求。为此,河东区城市管理委组织实施了龙门大厦、天津站南广场两处智能公厕建设项目,这两处公厕均于7月5日建成投用。两处公厕的建筑面积均为65平方米,每座公厕内设7个厕位,同时有小便间、第三卫生间各一个,并配备空调、有人无人提示、语音播报等智能设备,为周边市民和游客提供人性化、智能化的便民服务。
7月中旬前再建成1座智能公厕
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已在海河沿岸永乐桥至大光明桥段新建了10座公厕,目前全部建成完工,具体分布为:河东区天津站前广场2座,南开区进步桥侧1座,河北区奥式风情音乐广场、进步桥、博爱道与民生路交口3座,红桥区摩天轮1座,和平区津湾广场、承德道、合江道3座。此外,还将在红桥区曾公祠增建1座,力争7月中旬前完成建设。
另外,自今年4月起,和平区对辖区海河沿岸的8座老旧公厕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已于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市城市管理委市容建设处处长尹鲁浩介绍,我市在海河沿岸新建的智能公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处于先进水平。“为了提升市民和旅游者的如厕体验,这些智能公厕普遍配备空气自动净化系统,增加除味设备;引用可以自动清扫的机器人,提高清扫效率,保证厕间清扫质量;每个智能公厕均设有独立第三卫生间,方便特殊人士如厕。这些智能公厕均能抗震8级、抗风10级,雪荷载达到天津市50年一遇大雪的荷载参数。”市城市管理委将继续扩大改造范围,计划至8月中旬前完成对全市“环卫公厕”的排查整修,确保无漏项、无损坏,有效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如厕体验。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